在去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今年9月我院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基础医学博士和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新的培养方案中,重新设置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继续得到加强,科研项目和论文有新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培养人才质量良好,学术交流与合作频繁,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
根据医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及学院引进人才的学科背景,学院调研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学科设置,组织专家讨论,打破原有二级学科设置,自主设置学科方向,对基础医学博士和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新修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设11个方向。新设置的学科方向,不仅统一了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方向,更充分考虑了学院现有师资情况、凝练了优势学科,为基础医学学科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由去年的86人增长到171人,比去年增长了98.9%,考生来源学校由去年的80余所增加到近140所,985、211高校生源明显提高。2019年招收硕士生研究生33名,博士生研究生13名,比2018年增加4名。其中,境外来读硕士、博士生研究生各1名。赴境外交流学习硕士、博士生研究生各有1名。硕士、博士生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37篇。专利申请1人,排名第二(导师排第一)。获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与健康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优秀奖2人。在境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有7名学生。7人获国家奖学金,100%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奖学金金额达362万多元,金额比去年增加85%。26名硕士生研究生毕业,13名博士生研究生毕业,其中1名硕士生获得了广东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硕士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生就业率都为100%。所有学位论文送审,通过率为100%。
二、师资队伍
积极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大学文件,为不同层次引进人才设定相应的聘期工作目标,将引进人员纳入现有学科团队,由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担任导师,进行基金项目、论文方面的指导;学院开展引进人才学术报告会,积极推进引进人才与国内外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青年人才申报省部级、国家级人才项目。推荐推荐申报国家杰出人才1人,申报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1人;推荐珠江特聘教授1人,推荐珠江青年学者1人;推荐申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4人,推荐申报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1项;推荐申报“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获中国解剖学会“青年解剖科学家奖”1人。
继续加大人才引进,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学科人员结构,构筑具有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学术骨干团队,为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本年度引进并报到了高层次人才9名,其中第三层次2人,第五层次7人。本年度新增认定博士生导师5名以及硕士生导师4名。其中新引进人才通过认定的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有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
为加强学科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岗位职责,持续提升责任意识和指导能力,学院对2016年以来新增研究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会以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的方式进行,邀请了研究生院熊卫华副院长、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思政科厉明科长、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李扬秋教授、国家教学名师王声湧教授等为新增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共40余人进行了培训。
三、科学研究
重大项目有新亮点,科研成果取得成效。获批各类项目共计39项,获批经费1176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总数比去年有所增长)。在重大重点项目方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波)重点专项项目资助1项,经费325万,为学院首次获批的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批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海外名师)资助2项,获批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民生科技专题项目1项。荣获教育部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9篇,比2018年增加70%,其中A1区论文71篇,比2018年增加61%,在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和Immunity世界上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
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科研实验室改造升级工作。投入440万元年改善实验平台,完成了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成教楼二楼联合实验平台等科研实验室的改造,极大的改善了科研环境。
四、社会服务
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学术交流和创办学术期刊做出了一些成绩。
学科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8家单位的教授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粤港澳老年科学联合实验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基地。举办了粤港澳研究生学术论坛,形成了品牌效应,吸引了港澳研究生来暨南大学培训,加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的交流培养。免疫学科举办免疫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美国、英国、德国和葡萄牙等47位专家参加会议,建立了国际化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病理生理学科依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联合国内外学术组织举办了国际休克-脓毒症大会,国际休克学会联盟主席、美国休克学会主席、欧洲休克学会主席等国际专家参会。促进了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联合培养了一批国内优秀人才。
我院病理生理学系创办的《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在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用户分布在24个国家和地区。推动我国病理生理学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学科技成果传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年要继续加强学科和人才建设,凝练学科队伍,规划学科方向,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管理中心
201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