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InfoList.info[5]}}
English | 暨大主页

{{item.name}}

  • {{commonList.title}}{{commonList.publishDate}}
跳转到 

地址:{{siteInfoList.info[4]}}

传真:{{siteInfoList.info[1]}}Email:{{siteInfoList.info[2]}}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siteInfoList.info[3]}}

{{item.title}}

  • /_s222/_t1549/main.psp
  • 020-85223480
  • omed@jnu.edu.cn
  •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 中国 广州市 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医学院大楼5楼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第一届院领导
      • 第二届院领导
    • 学院办公室
    • 委员会
  • 系、所、中心
    • 行政系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
    • 学术系
      • 人体解剖学系
      • 组织学与胚胎学系
      • 生理学系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 病原生物学系
      • 病理学系
      • 病理生理学系
      • 药理学系
      • 系统生物医学系
      • 医学遗传学系
    • 研究机构
      • 血液学研究所
      • 眼科学研究所
      • 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
      • 老年免疫学研究所
      • 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
      • 田家炳医学实验研究中心
    • 实验教学中心
  • 师资队伍
    • 导师列表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MPH院外导师
    • 师资列表
    • 外聘教授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招生工作
    • 培养管理
    • 学位工作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科研实...
      • 广东省小核酸药物开发工程技术研...
      • 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医学重点实验...
      • 胚胎发育与围产医学国际合作联合...
  • 党建工会
    • 党建
      • 组织架构
      • 通知公告
      • 党建动态
      • 纪检监察工作
      •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 聚焦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工会
      • 组织架构
      • 工会动态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 校园活动
    • 校友风采
    • 资料下载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通知公告
    • 海外引智
  • 下载中心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人事服务
    • 外事服务
    • 其他
    • 实验室安全
  • 影响力
  • 基医要闻
  • 学院公告
  • 学术动态
  • 党建动态
  • 友情链接
  • 专题
    • 不忘初心
  • 微信公众号
首页  系、所、中心  研究机构  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






研究所概况:

暨南大学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在研究所负责人高峰教授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青年学者为核心的专门进行病毒学研究的优秀团队。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病毒疫苗、致病机理、耐药,溶瘤病毒和胎儿免疫等领域的研究。本研究所现拥有实验用地和办公场所800平方米,并配备有生物安全柜的万级细胞培养室和P2级病毒培养室100平方米,拥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为本团队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大力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现有正教授1名,副教授3名,科研助理1名,实验室技术人员1名。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5门,研究生课程2门,共计200余课时,遵循“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特色,注重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深受学生喜欢;自研究所成立至今,团队共获批国家第十六批海外引才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1项,累计获批经费约1600万元;在科研论文发表方面,团队成员作为通讯/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Medicine、Cell Reports Medicine、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Journal of Infection、Nano Letter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共授权发明专利2件(授权公告号:CN118949043B、CN118750616B),申请发明专利2件(专利号:2022108361163、2024104134865)。


团队核心人员简介:

高峰,教授,暨南大学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所长,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创新人才项目和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杰出人才项目。高峰教授是知名艾滋病病毒学研究专家,在艾滋病及相关领域研究30余年,对HIV起源,病毒变异进化,致病性、耐药性、适应性、免疫逃逸,广谱中和抗体产生机制和疫苗等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Cell、Nature、Science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世界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5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5篇;应邀综述和专著章节14篇。截止目前,发表文章经谷歌学者数据库检索已被引用>33000次,谷歌学者H因子为84。承担及参与过多项美国NIH/NIAID艾滋病研究项目,获批总科研经费超过2100万美元。在国内承担“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海外引才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1项、 “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子项目1项,获批总科研经费近1900万元。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6项和中国发明专利3项。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外会议做报告,并多次主办或协助举办国际艾滋病会议。

张乔,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四层次引进人才,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重大病毒传染病疫苗、HIV-1广谱中和抗体进化机制、抗病毒天然免疫以及先兆子痫机制等领域研究。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外国学者研究基金子项目、广东省面上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等多项课题,担任Science Advances、PLoS One等期刊审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免疫疾病分会委员,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Immunology、Science Advances、mBio、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

秦白富,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四层次引进人才。主要从事溶瘤病毒改造、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Ebiomedicine、Cell Reports国际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

彭娇娇,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第五层次引进人才。主要从事病毒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早期以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为主要突破口研究病毒的复制及致病机制,后围绕寻找抑制病毒复制靶点及病毒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在国际top期刊Autophagy杂志和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并参与多篇文章的发表。期间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2项省部级项目及多项校级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项。

 

研究方向:

1.病毒传染性疾病致病机理和疫苗。

2.耐药机理和检测。

3.病原体母婴传播机制。

4.溶瘤病毒。

 

团队代表性文章:

1.Nano Letters. 23(9):4090-4094. 2023

2.Journal of Infection. 86(6):588-592. 2023

3.Advanced Science. 2200063. 2022.

4.Nat Med. 27(11):1893-1898. 2021.

5.Cell Reports Medicine. 2(7):100315. 2021.

6.Science Advances. 6(27): eabb9153. 2020.

7.Science Advances. 6(33): eabb7238. 2020.

8.Nature Communication. 9(1):1928. 2018.

9.Cell Host & Microbe. 18(3):354-62. 2015.

10.Nature Immunology. 16(5): 458-466. 2015.

11.Cell. 158(3):481-91. 2014.

12.Nature. 496:469-76. 2013.

13.Nature Methods. 4:123-125. 2007.

14.Science. 299:1517-1518. 2003.

15.Nature. 397:436-441. 1999.

16.Nature. 358:495-499. 1992.



实验室概况: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原印刷厂三楼、四楼

邮编:510632

电话:020-85223259


  •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_s222/_t1549/7388/list.psp
    /_upload/column/1c/dc/7388/pictur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