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堂 激发新活力——局解模拟手术课程(一)

发布时间:2022-01-26 发布人:

编者按:模拟手术课程是局部解剖学全新的教学环节,以帮助学生把解剖结构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能力。临床上一个简单的手术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学生在完成脾切除手术模拟之后,流露出的真切的感受给我们很大的触动。教学向哪里去?作为解剖学,冰冷的结构需要温度,而温度的提升则是应用,恰恰这是传统解剖学教学所缺乏的。改革旧有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是新医科的必然要求,也是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必经之路,是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

6月2日下午,19级临床医学省二医班的局部解剖学课堂上,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文斌医生和暨南大学解剖学系张吉凤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全脾切除模拟手术。 

在通往医学殿堂的路上,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常常与书本打交道。然而,常言道:实践出真知。知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之中,必须要在实践的舞台上才能绽放真理的光芒,而局部解剖学的课堂,就是这个舞台。

张吉凤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解剖学知识是不能停留在课本上的,现实条件的人体不可能与图谱模型完全一样,人体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异的。因此,灵活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是医生的必备技能。为此,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通过收集资料,自行确定病例,利用情景剧与模拟手术为同学们演示全脾切除手术。

经过多天辛苦查找,在查阅多本外科手术图谱后,我们确定了手术方案:左侧肋缘下斜形切口、探查结扎脾动脉、切断与脾相联系的韧带……似乎一切都开始明朗清楚起来。我们最终确定以外伤导致的迟发性脾破裂为病例,为同学们演示全脾切除手术。

时间来到6月2日的下午,在经过短暂的情景剧演示后,吴健威同学为大家讲解我们的手术方案。

然而,在听完我们的讲解后,张文斌医生指出我们的不足:我们不能过分地关注脾切除的过程,却忘记手术本身的意义:它适应于哪些疾病,有何不足,对病人术后的生活的关怀……以上,张医生随后为我们一一解答,并为我们介绍临床上针对脾外科手术的最新成果,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全脾切除手术,除此之外,张医生还以他的临床经验,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他在工作中的感悟和心得,举了许多例子,譬如做结肠肿瘤手术时是否要保留左结肠动脉,以及许多跨科室的手术技巧,告诫我们要多去思考手术的意义,而不是过度关注手术的技术,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张文斌医生讲解手术要点及临床意义

 

来到手术台,在模拟手术开始前,全班同学为我们的无语良师——大体老师默哀30秒。

手术开始,由第二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主刀医生、一助、二助以及护士的同学认真地站在手术台旁,一步步地执行预定的手术方案。然而,在探查脾脏的过程中,我们小组遇到了困难:脾脏并未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在剪开胃结肠韧带后就可轻松探查到,主刀花了大量的时间,多次扩大手术切口去探查,但是始终无法在众多的韧带中找到脾脏。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医生亲自上场为我们演示。张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很快就探查到脾脏,一如他术前提醒我们的那样:脾脏通常要在较深的位置才可以探查到,“我们做脾脏手术的时候,手臂都会湿掉”张医生如是说道,随后并为我们一一讲解演示余下手术步骤。


张文斌医生和张吉凤老师通过屏幕观看学生的手术操作并及时指导


学生们分工合作认真进行手术

模拟手术再一次的提醒我们实践的重要性,哪怕我们参考了众多手术图谱,在头脑里模拟无数次手术过程,都无法很好地完成一例模拟手术。没有实践支撑的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幸运的是,有张医生作为引路人,带领我们进行本次模拟手术,这将成为我们医学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利刃启明,柳叶鉴心。

通过本次模拟手术,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解剖学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柳叶刀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联通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手术的道路,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疾病的全貌、病人的痛苦以及为了治疗疾病所能做的一切,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加倍努力,学习知识,付诸实践,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而奋斗。


小组成员心得——

吴健威:第一次听到说会有一次模拟手术,当时就很兴奋,毕竟自己也能够体会一下医生做手术的感觉。到了模拟手术前两周,要开始准备病例以及手术方案了,这时候才有了紧张感,因为经过一个学期的局部解剖,自己也大概了解了手术过程的难度。刚开始对主刀这个角色不太感兴趣,但解剖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个角色有了解,想尝试着去担任主刀,最后成功当上主刀。之后,看到前一组做完一次手术之后,觉得主刀也还行,不算太难。到了我自己上手的时候,发现跟上课的解剖完全不一样,结构难分辨,视线受阻,最后还是张主任上手才得以结束这场“战斗”。手术之后,腰酸背痛,大汗淋漓,缝合的时候手是抖的,走路的时候腿是直的,这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无法想象一个主刀医生站着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经过这一次的模拟手术,我也切身体会到了医生的不容易,更加理解解剖学与临床之间不可磨灭的联系,而这次模拟手术也是我们医学生难能可贵的一次宝贵经历。正如张医生所说,保持对医学的这份热情是最重要的,是的,不忘初心,保持对医学的热爱,付诸实践,才能成为济世救人的好医生。

 

汪明韬:进行了模拟手术之后,我的心得感悟还是挺多的,首先就是深刻感受到了从解剖到临床的距离有多远,我们本来做好了充足的术前准备,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研究脾脏切除手术,面对的还是不会大出血的标本,但是整个手术过程的复杂程度还是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本来术前我们打算采用经腹直肌的切口,但是张医生说这样的切口虽然损伤小,但是对于脾脏手术来说探查过于困难,所以我们临时改成了左肋缘下切口来进行手术,但花费了许多时间依旧没有探查到脾脏,狭窄的手术切口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操作空间,这和解剖时完整的腹腔暴露完全不同。

在张医生给我们演示的过程中,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手术的复杂性与精确性,必须精确把握每一条动脉和韧带,才能有把握有信心去下刀。张医生把脾脏取出来后我们都认真观察了一下新鲜的脾脏标本,这与我们平时观察的已经固定过的标本完全不同,质地柔软,甚至有很大的流动性,只有真正触摸过真实的脾脏,才能明白为什么脾脏是腹腔中最容易破损的器官:它实在是太脆弱了。

手术做完后,即使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正式手术那样认真结扎每一个韧带及血管,缝合每一层腹壁,但是整个手术过程依旧十分复杂且漫长,我无法想象一台十几个小时的复杂手术需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和体力,这次模拟手术让我深刻意识到我距离一位医生还要走很长的路,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前行。

 

李俊峰:作为场外指导,我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案一边协助小组成员进行手术,一边为同学们讲解我们的手术进度。一开始我们认为:模拟手术只要按照手术方案来就不会有太多困难。但当我们打开腹腔的那一刻却傻了眼。人体的结构并不是像图谱一样清晰易辨。相反,辨认清大网膜和胃结肠韧带就花费我们很多时间。而探查脾脏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原本我们认为打开胃结肠韧带后,脾脏就可以轻松地在深一点位置探及,然而事实是在张医生的帮助下,才在更深的位置探及脾脏,并且完成切除。因为,与方案的不同让我们小组的手术停滞不前,最终还是依靠张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找到脾脏,而我们的手术方案和图谱却派不上用场。通过这次模拟手术,让我认识到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医生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医学之路是一条不停学习的路。

 

徐紫莹:此次模拟手术过程让我体会到了真正临床手术的难度与高要求,临床手术一定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上的,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异,临床手术要求更加严格,更加细致,而且比解剖更加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术者很强的应变能力。因此从解剖到临床手术还要经历重重磨砺,重重难关。

 

严疏雨:一次手术的操作绝不是个人战,而是团体协作与默契配合,只有在清楚并熟练掌握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底气进行一场手术操作,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真正进行手术时,却发现仅仅是记忆图谱,记住人体结构是远远不够的,人的身体构造并非千篇一律,临床上经常会有教科书上找不到的案例和情境,唯有我们将来在临床上不断地训练和积累,一次次地回归课本比较,又一次次地变通创新,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对病人负责,做一名合格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