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基础医学博士学位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7 发布人:

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保障了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和科研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继续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术队伍持续得到加强,科研项目稳定,论文数量和质量保持增长,培养人才质量良好。新成立暨南大学分子病毒研究所,推动了基础医学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全力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统筹推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研究生教学、科研正常化的各项工作。继续严格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严格保障未返校学生的线上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学生安全入实验室的规定。同时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继续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会。而且成立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党建中心,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基层党建服务、党员志愿服务、党建信息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

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升。2021年招收硕士生研究生47名,招收博士生研究生24名,比去年增加6人,其中,香港生源博士2人,来华留学生博士1人。硕士、博士生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23篇。在境内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线上会议)并做口头报告分别有5名和1名学生。获暨南大学生命科学创新奖二等奖1人。7人获国家奖学金,100%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奖学金金额达621万多元,金额比去年增加22%。33名硕士生研究生毕业,4名博士生研究生毕业。其中,3名研究生获得2021年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人获得暨南大学优秀志愿者称号。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为82.8%。所有学位论文送审,通过率为100%。

二、师资队伍

继续引进高层次和青年人才,优化学术团队结构,提升研究水平。2021年引进并报到了高层次人才9名,其中第三层次1人,第四层次3人,第五层次5人。本年度新增认定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名。另外人才计划稳步提升,在本年度,获批省杰青1人。

学院注重新任教师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培训,邀请了中山大学学报主编高国全教授、暨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史学浩、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声湧教授、暨南大学血液血研究所所长李扬秋教授和理工学院副院长白卫滨教授,帮助学院近三年遴选的80余位新任导师熟悉导师指导岗位,提高指导研究生水平,促进学院科研发展。

三、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保持稳定,获批各类项目共计47项,获批经费1109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杰青1项。横向项目取得进步,横向课题获批8项,共计82万元。

科研论文数量继续提升,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趋势。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31篇,比去年增加61%,其中A1区论文156篇,比去年增加44%,以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edicine, Physiological Reviews, Boold, Cell Research世界顶尖杂志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论文有15篇,其中影响因子在20分以上的论文有5篇。

四、社会服务

继续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创办学术期刊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

为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研创新发展,促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举办了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医学与健康发展论坛之医学生学术论坛,通过加强合作和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提供契机。

本年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根据202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再次授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同时,本刊继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第12次在基础医学类排名第一。说明该杂志在持续推动我国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促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为医学科研成果传播方面继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明年将继续保障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有序进行,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风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加强导师培训和管理,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学科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心

202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