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3月31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李秀玉以“传承是最深切的纪念”为主题,为临床医学专业2024级外招生讲授了一堂兼具生命教育厚度、红色精神亮度、医学教育温度的沉浸式思政课。李秀玉立足专业特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医学教育中特殊的“无语良师”——遗体捐献者为叙事载体,通过图文交融的方式深情讲述16位遗体捐献者背后蕴藏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医者初心与生命价值。李秀玉书记从遗体捐献的发展历史出发,回溯了从近代医学启蒙时期先驱者的艰难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后遗体捐献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梳理我院自1997年开展遗体捐献接收工作,2001年3月经广州市红十字会批准成为全市最早的四个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点之一的建设历程。她指出,“人类的遗体是传授人体信息和可视化结构的老师,是医学生的‘无语良师’。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实现了从医学教育走向生命教育的升华。”大屏幕上,一张摄于1998年的照片引发震撼:这是两封分别由曾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曾源、暨南大学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
1月14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在惠全楼101报告厅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学院过去一年发展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进行总结回顾,并对获院级荣誉奖项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激励全体教工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再创辉煌。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及170余名教职工出席本次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郑凡强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李秀玉作2024年党委工作报告并部署2025年党委工作。2024年,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带团建,切实地提升了思政育人工作质效。李秀玉指出,2025年,学院将继续探索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党建统领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力争在省级以上党建品牌项目中取得突破。学院院长陈国兵作2024年行政工作报告并部署2025年行政工作。回望过去一年,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12月23日,由我院梁晓峰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干预策略及疫苗接种防控效果的模型研究”预结题论证会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10名专家学者受邀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彭嗣惠博士主持。学院院长陈国兵参加了论证会。陈国兵首先致辞,向各位专家、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暨南大学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陈国兵表示,期待未来能与各合作单位建立长期、广泛且多样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国家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专家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研究团队过去三年在高水平研究成果、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绩,并强调,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各合作单位的紧密配合,也离不开暨南大学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课题负责人梁晓峰做课题完成情况汇报。课题围绕新冠疫苗接种策略效果评价、接种意愿干预策略及大规模接种后防控策略和措施调整三个核心方向展开,在人员投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