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举行党员活动室揭牌暨苏国辉院士图书捐赠仪式,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院士出席仪式并致辞,党委医学工作部部长麦尚文,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戴玉洁,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昌伟,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及师生党员代表参加活动。仪式由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党总支书记任超然主持。陈莹在致辞中肯定了学院党建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代表学校党委向党员活动室的建成表示祝贺。她指出,党员活动室揭牌标志着学院党建工作进一步迈入教育有阵地、议事有场所、宣传有载体的新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全体党员同志用好这一平台,积极举办各类活动,让活动室真正成为理论学习的前沿平台、党性锤炼的实践基地、服务师生的暖心窗口。对于苏国辉院士给党员活动室慷慨赠予图书,陈莹致以诚挚的谢意与崇高的敬意。她强调,苏国辉院士捐赠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一份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对知识传承和学术薪火传承的殷切期待。她勉励全体师生以书为媒、以学为径,为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暨南智慧!苏国辉院士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藏书背后自己的求学、治学故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3月31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李秀玉以“传承是最深切的纪念”为主题,为临床医学专业2024级外招生讲授了一堂兼具生命教育厚度、红色精神亮度、医学教育温度的沉浸式思政课。李秀玉立足专业特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医学教育中特殊的“无语良师”——遗体捐献者为叙事载体,通过图文交融的方式深情讲述16位遗体捐献者背后蕴藏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医者初心与生命价值。李秀玉书记从遗体捐献的发展历史出发,回溯了从近代医学启蒙时期先驱者的艰难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后遗体捐献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梳理我院自1997年开展遗体捐献接收工作,2001年3月经广州市红十字会批准成为全市最早的四个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点之一的建设历程。她指出,“人类的遗体是传授人体信息和可视化结构的老师,是医学生的‘无语良师’。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实现了从医学教育走向生命教育的升华。”大屏幕上,一张摄于1998年的照片引发震撼:这是两封分别由曾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曾源、暨南大学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
1月14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在惠全楼101报告厅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学院过去一年发展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进行总结回顾,并对获院级荣誉奖项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激励全体教工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再创辉煌。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及170余名教职工出席本次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郑凡强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李秀玉作2024年党委工作报告并部署2025年党委工作。2024年,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带团建,切实地提升了思政育人工作质效。李秀玉指出,2025年,学院将继续探索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党建统领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力争在省级以上党建品牌项目中取得突破。学院院长陈国兵作2024年行政工作报告并部署2025年行政工作。回望过去一年,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